Home> 健康资讯 > 医生专栏

资讯详情

【食道癌】腌制食物 增加患病风险 胃酸倒流 属常见 病症 |养和医院 外科专科 唐琼雄医生

1640242123977543.png

食道癌成因与饮食习惯有必然关连,不过比较普遍的成因反而是吸烟、饮酒; 另外亦涉及遗传因素。研究发现潮汕、湖南、湖北人比较容易患上食道癌,这些地区的人大部分有食道癌疾病易感基因,比起其他区域的人更容易诱发食道癌。养和医院外科专科唐琼雄医生将为大家讲解食道癌的成因和治疗。

主持:今天邀请了养和医院外科专科医生唐琼雄医生讲解食道癌,食道癌是否源于病人的饮食习惯所引起?

医生:食道癌成因当然跟饮食习惯有关,不过比较普遍的成因反而是吸烟、饮酒; 另外亦涉及遗传因素。研究发现潮汕、湖南、湖北人比较容易患上食道癌,这些地区的人大部分有食道癌疾病易感基因,比起其他区域的人更容易诱发食道癌。

另外,以上地区人士患上食道癌,某程度上也跟饮食习惯有关。例如长期饮用高温的功夫茶或会引致食道黏膜烫伤,令黏膜细胞遭到破坏,长远会诱发食道癌。

而潮汕的饮食文化中,有很多腌制食物,譬如橄榄、咸菜、酸菜等,这些腌制食物加入大量盐分或使用过多防腐剂,令亚硝酸盐超标,长期进食这些食物都是引发食道癌的原因之一。

1640242145444526.jpg

主持:吸烟、饮酒是如何引致食道癌?

医生:大家都知道香烟有很多致癌物,很多人或以为吸烟只是吸进肺部,只会引致肺癌,但其实香烟有部分致癌物质会经肺部血管吸收,进入循环系统,增加全身其他器官患上癌症的风险,包括食道癌。如果吸烟人士同时饮酒,血液中酒精浓度高,会令致癌物会更容易融入循环系统,进一步提高患癌风险。

主持︰食道癌的病症是什么?

医生:食道癌最普遍有两种,一种是鳞状细胞癌,另一种是腺瘤,九成亚洲人的食道癌个案属鳞状细胞癌。症状方面,病人有机会初期毫无病症;如有症状,七至八成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问题。

吞咽不畅顺并不一定等同患癌,但需留意如果属年纪较大人士,譬如50岁至70岁,则属发病年龄高峰。在这个年龄层,如过往一直正常,但突然出现吞咽困难,例如进食较硬或较体积大的食物时有困难,但吃流质食物或饮水则没有问题,情况持续两至三个星期、甚至一个月;又或是即使吃流质食物或饮液体亦开始有困难,反映情况慢慢越来越恶劣,就必须注意,建议求医检查。

第二类要留意的病症是胃酸倒流,胃内的酸性液体经常灼伤食管的下端部分,肿瘤有机会出现在胃和食管接口,即贲门的位置,同样会造成吞咽困难。如果在出现吞咽困难前,病人已经常有胃酸倒流,就应该求医检查,了解有否早期病变,以便及早医治。

主持:某程度上从饮食的反应可以看到端倪,如吞咽困难、嗝气等,其实就应该注意,但为何部分病人会选择等,直到问题恶化才去处理?是否因为很多人误会可以拖延?另外,胃酸倒流问题如此普遍,究竟什麽情况下的胃酸倒流是不能再等,应该去做详细检查?

医生:如果吞咽感到困难即代表食管腔已经收窄超过七成。因为管腔最初收窄一、两成时,吞咽仍未必有特别感觉。所以一旦出现吞咽困难的感觉,就应该尽早检查。

主持:有没有其他原因引致吞咽困难?是不是吞咽困难就和食道癌有关?

医生:吞咽困难不一定是与食道癌有关,可能是其他成因,譬如年轻的病人,则可能涉及功能性问题,例如贲门失迟缓症,即是食管不蠕动或贲门不懂放松,这些都是成因之一。

如果是一位70、80岁的长者曾经中风,或因年纪越来越大,连用口咬合也有困难,这属功能性吞咽机制出现问题,吞咽时候不太畅顺,这也是普遍成因。如果年龄是50、60岁左右人士,吸烟饮酒多年,吞咽功能一直都没有异常,但突然开始出现吞咽困难,就要小心注意。

1640242188364600.jpg

主持:有吞咽困难其实不应该等,因为一个人不会突然有吞咽困难,有问题应该找医生做个详细检查。

医生:对,食道癌病人很多时不是因为懒而不求医,在我的临床经验中,食道癌病人多是感到害怕和焦虑,很怕去见医生,害怕会被发现有病症。其实如果有食道癌病症,越早发现就有越大机会治好。

另外,部分病人可能会有明显的症状,譬如食道的肿瘤生得高,接近颈的位置,食道旁的神经线被肿瘤入侵,病人会出现声沙;如肿瘤入侵两边声带,病人会失声至没法说话,这已经属较晚期;又或是声音正常,但颈部淋巴核肿大且质硬,亦很大机会属较晚期。

主持:香港患有胃酸倒流的人很多,胃酸倒流严重至什么程度,不应再只倚赖胃药,而应该去做详细检查?

医生:简单来说,如胃酸倒流的严重程度已经影响生活质素,即是在日常生活中,不管有否服药,胃酸倒流的症状辛苦得让你要停下所有活动和工作,已是第一警号!第二个警号是明明已经入睡,胃酸倒流涌上来将你弄醒;第三个同样和睡眠有关,就是当你每次躺平时,胃酸倒流涌上来令你入睡有困难,即使服药可短暂制止,但只要一停药就复发,已是很大问题,需作进一步检查。

主持:如果要做检查,应该做什么检查?食道癌的治疗方案是如何?食道癌如何分期数?

医生:食道癌的相关检查有两个目的,一是要确诊,要确实属于哪种细胞型态。第二,要知道有多严重,就是经常提到的癌症分期。

如果要确诊,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进行胃镜检查。如果观察到食道内有肿块,首先需要确认位置,离开门牙位置的距离有多远,以判断是上、中、下部分,之後再抽组织化验,了解属腺状肿瘤还是鳞状肿瘤。

食道癌的分期,一般来说分为4期。第1期是黏膜有小变异,即是癌细胞很薄、还未有离开黏膜;第2期属局部晚期(locally advanced),即是肿瘤未扩散到其他器官或淋巴,只留在食道;如果扩散至淋巴,则已经是第3期;若扩散到其他器官就是第4期。

我们如何得知食道癌属第几期?首先是要了解肿瘤入侵食道至哪一层,是触及黏膜还是已至肌肉层。如果已侵蚀至食道的肌肉层外,称为「T4」,相对属较後期;如果只侵蚀至肌肉层内,则是「T2」或「T3」,需视乎侵蚀的深度。

医生会透过内视镜超声波检查肿瘤深入到食道的哪一层,以及周边淋巴核有否受影响。另外,病人亦可进行全身「正电子扫描」,了解肿瘤扩散程度,如肺部、颈部淋巴核等器官。有时也会进行「融合」检查,即是进行正电子扫描合并电脑断层影像扫描,通过这些必要及重要的检查就能协助确诊。

主持:由初期食道癌,到晚期,治疗方案是否完全不同,可以讲解一下不同期数的治疗方案吗?

医生:如初期未扩散到淋巴,只停留在黏膜病变,病人不需要太担心治疗方法会难以承受,因为即使要做手术,也只是利用内窥镜、胃镜,用俗称「片皮鸭」的方法,将病变的黏膜切走便完成,并不算是大手术,亦都不需要切除食道,所以及早发现是很幸运。但不幸的是,香港的病例只有一至两成的病人能在早期发现,七至八成个案在发现时已届第3期,这是因为初期的时候,身体可能未有出现病症,而病人多数在出现症状时才求医,已届较晚期。

至于较晚期,即是肿瘤已经入侵肌肉层,但如果未扩散至淋巴核,肿瘤亦不是很大,可以选择手术切除食道。手术以胃部作为替代物,于上腹位置将胃部升高,拉上至胸口或颈部进行接驳,同时将有问题的食道部分切走。

主持:将胃部升高的意思是指什么?

医生:食道是管状,而胃部是袋状,但其实胃部是可以被裁剪成管状的器官,拉上颈部位置做接驳口,替代原本食管的位置。

将胃部提升至胸口位置的食管手术属较高风险手术,可幸是过往30、40年的技术进步,以往每10名病人做手术,约有7个人失败,但最近30、40年已经改善。根据香港的统计数字,现在进行这个手术的失败比率只有千分之一,属相对低水平。

主持:食道癌个案在香港是否相对比较多?

医生:每年香港新增的食道癌病例,大概是500个,而真正能够接受手术,大概只有100个病人。

主持:食管看来很长,那麽将胃裁剪成管状上移至胸口位置,病人日後的饮食或生活上会有什么需要注意?

医生:完成食道手术後初期,需少食多餐或吃流质食物。之後身体会随时间而适应,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但当中有部分接受手术的病人,可能因为失去了贲门的结构,会较容易出现胃酸倒流。

主持:如果病情已届第3、4期,治疗方法又是怎样?

医生:如果已届第3、4期,以往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先做手术切除,但手术切除又有机会未能完全清除癌细胞,因此治疗的方法及先後次序已经有所改变。当发现肿瘤很大,或周边已有淋巴扩散时,现在一般不会立即做手术,因为手术很大机会未能完全清除癌细胞,复发风险相对较高。

这时会采用「跨专科治疗」,联同肿瘤科专科医生审视情况。首先采用电疗、化疗等术前辅助治疗,以缩细肿瘤,令本来属第3期、甚至是更後期的肿瘤,缩细至第2期的体积。如肿瘤由4cm缩细至1-2cm才做手术,能提高根治机会,有望能将肿瘤彻底切除。长远来说,能提高病人的存活率。所以在制定治疗方案前,要先了解癌症的期数,如果肿瘤已经很大,未必会即时安排切除手术。

如果已经是第4期,即代表癌细胞已扩散至其他器官,不少病人或感到绝望,但其实第4期并不代表无法治疗。现时电疗、化疗等治疗方法相当有效,可缩细肿瘤,甚至有个案患者不再出现病症,病情稳定。

「跨专科治疗」十分重要,进行电疗、化疗时,肿瘤科专科医生会评估肿瘤变化,并与外科专科医生一同审视肿瘤缩细程度,再决定何时利用外科手术将剩余的肿瘤切除。所以「跨专科」并非一个专科医生可以决定治疗方案,而是由一个团队去处理整个病症,也因为治疗复杂性,才需要多个专科配合,以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
主持:那麽食道癌的治疗上,现在跟以往有什麽不同?经常听到有标靶治疗、免疫治疗等不同方法,在治疗食道癌方面,上述方法是否适合?另外,如果发现食道癌已届末期,存活率有多高?

医生:医学界一直在研究,而治疗方法亦不断进步。以往会先做手术切除,完成手术後无论是彻底切除肿瘤,抑或是未能完全清除,之後病人会再做电疗,电疗完成後便告结束。

但在90年代初,有研究使用电疗合并化疗。同时进行电疗、化疗後,发现治疗反应理想,每10位病人有7位的肿瘤能缩细。病人进行维期两个月的合并电疗化疗後隔4星期再去评估,若肿瘤成功缩细,便会安排手术。由于进行上述治疗手法成效不错,从而开展了更多跨专科治疗模式。

接下来慢慢演变,研究发现部分病人不能进行电疗,譬如是淋巴核分布范围太广泛,需要用到的剂量太高,电疗方法便不适合。亚洲有研究发现,运用3种合并药物的化疗,也可以达到理想效果。惟病人的肝、肾功能需要达到相应要求,因为不同病人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各异,部分人或未必能够承受化疗的副作用,因此病人身体本身需要有能力去承受及完成整个疗程。如果化疗能令肿瘤成功缩细,同样可以安排手术。

至于更新的医疗技术,很多人会提及免疫治疗,惟免疫治疗并非一线治疗方法。医生一般会先建议采用一线治疗方案,例如刚才提到的电疗合并化疗,之後再采用手术切除,因为治疗反应率和成功率会相对较高。如果传统的治疗方法反应欠佳,医生才会考虑二、三线治疗方案,例如免疫治疗。

主持:及早治疗最为重要,所以各听众如果出现症状,建议考虑求医接受深入的检查。多谢唐医生。大家也要小心饮食习惯,留心警号,下次有机会再谈。

来源:https://metrohealthplus.hk/42853/%e7%99%8c%e7%97%87_%e9%a3%9f%e9%81%93%e7%99%8c_%e9%86%83%e8%a3%bd%e9%a3%9f%e7%89%a9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