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,大肠癌已超越肺癌成为香港第一位最常见的癌症。不少患者一得悉是肠癌,便会心急切除肿瘤。然而,若患者的肿瘤太接近肛门,便要在手术的同时安排做人工肛门,对患者带来身心影响。有医生进行研究,发展一种全新观察等待疗法,发现当中有七成患者的肿瘤最终没有重生而无需做手术,能保留肛门,过正常生活。
香港港安肿瘤中心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饶家栋医学博士,为首位提出 观察等待疗法 的治疗新方向。饶医生指出,以往大肠癌的主流治疗方案,不论期数都是以手术方式切除肿瘤,然而若肿瘤位置较低,即离肛门5厘米或以下,便可能要把括约肌取出,及切除肛门,最终需以人工造口排便,对生活带来影响,年轻患者尤其较难接受。
饶医生分享,曾有一名35岁男士,照肠镜后确诊第二期肠癌,做过磁力共振检查后,要求医生做手术并保留肛门,惟肿瘤离肛门只有4厘米,切除时需取出括约肌,令附近的神经线坏死,手术后虽然保留了肛门,但仍导致失禁,这样也不是好结果。分享这个案只想大家知道,手术时勉强保留肛门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。
无即时手术需要
饶医生深明病人的困难,约于十年前在英国执业时,知悉不少不幸个案,有些曾接受术前化、电疗的患者,病理报告发现癌细胞已消失,或没有即时做手术的需要,其实是否有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延缓手术需要,避免手术后遗症呢?
从病人角度出发,饶医生于2010年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,寻找最有利病人及最能保持他们生活质素的治疗方案,因而发展出 观察等待疗法 ,带来鼓舞性的发现。饶医生解释,视乎肿瘤的位置和化、电疗的反应,如患者对化、电疗成效理想,即癌细胞全消失,便可忍一忍、等一等,不必急切进行手术。其研究发表后,陆续有其他外国机构进行相关研究,去年更有欧洲医学统计指出,约七成观察等待疗法的患者,其肿瘤最终没有重生,无需做手术,只有三成需要做手术,但当中九成半可借手术根治。
在线咨询
电话咨询
微信咨询
WhatApp